本網(wǎng)訊 一件100多年前的旗袍,不皺不蛀,款式、色彩即使現(xiàn)在看來也很時髦。這件珍貴的旗袍是市民蔡時明女士日前向市服裝博物館捐贈的。陳萬豐館長在向蔡女士授予捐贈證書后高興地說,這件旗袍體現(xiàn)了100多年前寧波服裝制作的水準。
蔡女士告訴記者,她的祖父蔡挺蓀出生于1907年6月15日(農(nóng)歷),祖母與祖父同歲,是當時的鄞縣潘火橋蔡家人。祖父18歲從效實中學畢業(yè)后,被蔡曾五先生推薦留校任教,從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一直擔任數(shù)學教研組組長,當時是寧波數(shù)學界有名的“老蔡”(蔡曾五)和“小蔡”(蔡挺蓀),有“蔡代數(shù)”之稱。這件旗袍是祖母的母親留給祖母的,早在祖母出生之前就做好了,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用當時最好的面料、請最好的裁縫縫制而成的。祖母生前沒穿過幾次,所以保存完好。
記者看到,這件長1.5米左右的淡紅色短袖旗袍上有十來排精心制作的排扣,其中衣領(lǐng)處的一處花飾扣做得特別精致,里面還有絲質(zhì)內(nèi)襯。歷經(jīng)了100多年歲月的考驗,整件旗袍“光彩依舊”,手感滑爽,看不出有一絲皺痕。更為神奇的是,這件100多年的“老古董”在式樣上一點也不顯得過時,幾位見多識廣的服裝博物館工作人員說,如果讓服裝模特穿上這件旗袍在T型臺上走一遭,也能吸引觀眾眼球。
陳館長說,這件旗袍頗能反映100多年前寧波服裝制作的水準,能將制作難度很大的旗袍做到這個水準,式樣又設(shè)計得如此“時髦”,說明寧波裁縫的功底確實深厚。另外,這件保存條件很一般的旗袍,長年來不蛀不皺的“秘密”還有待研究考證。從面料質(zhì)地和手感來看,有可能是西方進口面料。
(記者胡曉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