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我省的百姓不難發(fā)現身邊的城市交通有了嶄新的面貌。不少城市的公交線路設計更加科學,公交車變得更新更快更準點了;穿行在各大城市街頭巷尾的公共自行車成為了群眾點贊的政府實事;連省會城市杭州的早晚高峰交通擁堵指數也從今年年初的5.3下降到了11月份的4.5……這些可喜的變化,是我省在全國率先打響省級層面治理城市交通擁堵攻堅戰(zhàn)所帶來的。
全國首創(chuàng)—
省市縣三級聯動治堵模式
2012年11月,我省率先在全國啟動實施全省治理城市交通擁堵工程,提出了5年實現“全省城市交通擁堵狀況明顯改觀,人民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的總目標。兩年來,通過著力實施規(guī)劃、建設、管理“三位一體”的綜合治理措施,我省的治堵模式已經成為全國首創(chuàng)。
與其他省份個別城市進行的治堵模式不同,我省建立了省—市—縣三級聯動的治堵機制。省委、省政府專門成立了城市交通擁堵工作領導小組,把省治堵辦設在交通運輸廳,抽調了建設、公安、人防等多個職能部門人員集中辦公,初步形成了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一體化管理格局。綜合治堵,成為了我省建設“兩美”浙江、提高城市競爭力、先行先試的重要表現。
去年以來,我省綜合治堵取得了不少成效。其中七大方面的成效最值得關注。
一是,各地對治堵的認識和力度都進一步加強。杭州成為治堵的重中之重,其他10個地市也紛紛開啟“未堵先治模式”。各地的治堵舉措已經從過去單一采取一兩項行動升級為用現代交通理念去管理城市交通的一種自覺行為。治堵觀念也從過去“為什么要治,我還不堵”逐漸轉變?yōu)?ldquo;晚治不如早治”。治理手段從原先分散的有所作為,提升到如今的綜合謀劃。省委、省政府領導身體力行抓治堵;省人大、省政協今年共提出辦理有關治堵工作的省本級議案8件;對于治堵資金的專項安排有專項保障;由此,治堵的創(chuàng)新舉措開始在全省范圍內遍地開花。
二是大交通管理機制初步建立。規(guī)劃、建設、城市公交運營和管理等幾大重要職能不再由不同部門分散管理、“各自為政”。治堵辦把相關的職能部門集中起來辦公,由省(市)政府牽頭共同謀劃綜合治堵。城市交通綜合管理機制初步確立,各項管理運營日趨成熟。
三是公共交通基礎進一步夯實。過去比較薄弱的公共交通,通過運力增加得到了完善。去年以來,我省公交車增加了3500輛,這個增數并不包括更新車輛數,相當于前10年的總增量。全省各地加強公交車首末站建設,原先距離較長的公交線路可以分解—中轉—換乘,公交線路的優(yōu)化水平和運行效率大大提升。如今全省11個設區(qū)市都設有公交專用道,去年新增公交專用道230公里,今年新增165公里。公交專用車道的設置落實了公交路權優(yōu)先,也讓百姓優(yōu)先落到了實處。如今我省的公交運行速度大有提升,公共自行車系統打通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整個公共交通面貌發(fā)生了變化。
四是路網結構更趨完善。通過高架、地面、地下三張路網的建設和大力開展路口立體化改造,建設人行系統把行人與機動車有效區(qū)分開,并力爭到明年年底打通規(guī)劃內影響交通的斷頭路,過去通過性交通與到達性交通都在地面所造成的城市擁堵現象得到了緩解。
五是路面交通管理更加有效。治理中國式過馬路,路口立體化改造,提高民警上路率;加強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的守法率;啟動單循環(huán)建設,今年推出28個區(qū)塊55條道路的循環(huán)交通建設;治理亂停車、亂占道等行為……這些看似細小的工作,實際上,都對有效管理路面交通形成了正向推動。
六是城市交通信息一體化形成了良好的基礎。治堵辦統一聯合辦公的模式,把原先各種分散于獨立職能部門的城市交通相關系統互聯共享應用到了一起。這樣大大提高了城市道路的指揮功能。省里要求11個地市都建立與杭州一樣的交通擁堵指數系統,一來監(jiān)測治堵成效,二來方便各地政府尋找擁堵點,分析致堵原因,落實整改;同時,方便群眾通過手機App等新工具,擇暢出行。今年,我省在信息化方面投入大、要求高。全省要求建立一體化互聯互通共享應用,避免重復建設,防止信息孤島。這些舉措都是為更加科學地管理城市交通做好服務保障。
七是在需求管理上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杭州的雙限管理,比如全省出臺停車收費的意見,要求采取差別化停車收費……這些都可以更好地引導汽車出行停車。同時通過城市功能布局的優(yōu)化調整,從源頭減少不必要的交通擁堵。
如今,我省的治堵模式已在各大重要會議上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和領導的充分肯定。在破解城市交通這一世界性難題的征程中,我省各地積累了許多創(chuàng)新做法與先進經驗。浙江將以敢為人先的勇氣,橫下一條心的決心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持之以恒地為治堵這件實事難事提供答案。城市治堵的有效緩解,也是我省各城市開啟品質生活的美好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