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記者”這兩個字眼對不同的人來說應該會有不同解釋,記者這份職業(yè)對從事記者職業(yè)的新聞工作者來說在不同的階段也有不同的理解。作為一名年輕記者,本次“三項學習教育”培訓活動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令我對我的工作又有了一次新的理解,具體有以下三點:
一、 有責任就有新聞
新聞工作承擔著引導社會輿論的重任,社會責任是我們工作的動力也是我們工作的目的。作為80后的年輕人,我們常常有著愛新鮮愛新奇的勁兒,可是,當我們成為記者,我們能否總把這樣的勁兒使在我們的工作中呢?我們到底該在什么時候說話?該說什么樣的話?我想最重要的判斷標準只有一個――社會責任。我們應該在社會需要我們的地方發(fā)出我們的聲音,而我們發(fā)出的每一個音每一個字要對大眾負責,要對整個社會負責。
當然,因為年輕,我們會覺得社會責任這樣東西太空太大了,一個小小的記者又能做多大能耐的事兒呢。但是,我想其實我們大多數(shù)記者都是在做著小事兒,而社會責任本來也就是一些最樸實最單純的思想。比如,我們?nèi)ソ诸^某條巷子里采訪某個地方堆了很多垃圾一直無人管理,這樣的新聞是再小不過的事了,但是,哪怕我們只是在采訪時聽到周圍有人說一句“你看,記者來了”,就這么簡單的一句,我認為,這就是對我們工作所肩負的社會責任的肯定了。而只要哪里有這些聲音,我們的工作就必須做到那里。此外,由于我們的工作有著特定的目的,所以我們所做的采訪報道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這就決定了我們每寫的一個詞每說的一句話都必須經(jīng)得起時間和良心的考驗,必須對得起大眾對我們的信任。前段時間我們《看看看》舉辦了觀眾挑刺兒的活動,觀眾給我們記者的寫的新聞挑了很多錯字錯音,對記者個人而言,刺兒被挑多了心里自然會有想法。但是,我想,假如我們換個角度思考,這事兒就不難理解了。因為觀眾的每一次挑刺既是對我們工作的關心也是對我們工作的信任,如果沒有觀眾的信任,我們的工作也就會失去意義,更何談承擔引導社會輿論的重任呢?
二、 會做人才會做好新聞
俗話說學做事先要學做人,做新聞工作尤其如此,因為新聞工作是一種與人溝通的工作。在我們國家,它主要就是溝通政府與人民,協(xié)調(diào)人民內(nèi)部矛盾。那么,在今天充滿復雜利益的社會里,我們?nèi)绾巫龅竭@些呢?我想我們除了需要掌握采訪、編輯等業(yè)務技能之外,很重要的是還要學會做人的技巧,并且只有我們掌握良好的溝通、做人的技巧后,才能順利、圓滿地完成采訪任務。比如說我們現(xiàn)在常做的一些求助投訴類的新聞,我們的采訪總會影響局部人的利益,因此,我們常常會遇到有人拒絕采訪,有人又吵又鬧,有人敵視記者,那么,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該如何做呢?如果我們不懂得溝通應變,那么很有可能完不成采訪任務,我們只有充分發(fā)揮溝通技巧,說服被采訪者心平氣和地思考問題,才能真實地記錄事件的經(jīng)過,成功解決問題。所以,無論在何時何地,作為新聞記者,我們要智慧、正直、耐心、勇敢,這樣我們才會做出真正能讓廣大受眾獲得啟示的好新聞。
三、 識大局者識真相
新聞工作是面向大眾的工作,因此,記者不能站在個人的角度采訪、報道新聞,而要有大局意識。事實上,記者也只有把握大局,才能抓住事件本質(zhì),從而客觀公正的報道事情的真相。而在我國,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新聞工作要堅持黨性原則,所以,我們做新聞就是要站在黨和政府的全局利益下探尋真相、報道真相。這一點在記者遇到突發(fā)事件或者在新聞現(xiàn)場的時候尤其重要。比如在一次災難現(xiàn)場,我們作為現(xiàn)場記者會在那里看到很多不同的場景,有人在救人,有人在怨天尤人,有人還會在趁亂破壞,那么,當我們手持話筒進行第一時間報道的時候,我們該向大眾說什么呢?我們以什么樣的思維思考我們所看到的情景?我想這時我們首先不能亂說,其次要有選擇地說,再次就是要說有思想的話。我們應該選擇讓大家知道救人的場景,而不應該選擇趁亂破壞的場景,我們可以說現(xiàn)場比較亂,但也要說相關部門已經(jīng)在維持秩序組織搶救。我們這么說不是為了別的,而是在此時此刻,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要站在國家利益的立場去做報道,要代表政府給大家信心。只有站在這個高度采訪報道,我們的報道才算抓住了事情的本質(zhì),才能正確引導人們找到解決問題方法。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80后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