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正在清掃路面的“馬路婆婆”。
本報訊 一位年過6旬失去老伴的婆婆,靠編草帽的收入在村里澆水泥路時無償捐資1萬元,水泥路澆好了,她靠一把掃把護路5年,掃路走過的路不下2萬里。在鄞州區(qū)集士港鎮(zhèn),“馬路婆婆”的大名早已被大人孩子們所熟知。
馬路婆婆名叫邱菊娥,今年62歲,生活在集士港鎮(zhèn)雙銀村,失去老伴10多年了。在這個小村里,擁有一段水泥路,曾是村民們講得最多的一件事。2004年這夢終于要圓了。聽說村里要修路,邱菊娥拿出了10000元來贊助,這幾乎是她的全部積蓄,多年來她靠編草帽攢下了這點錢。
路修好了,邱菊娥把它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每天去打掃、養(yǎng)護,風雨無阻。每天從自然村河盡開始清掃,東到山下莊路口,南至四明山村口,西至深溪村口,總計有2公里多。而且逢元旦、春節(jié)等節(jié)假日,她還早上、午后、傍晚一天掃三次。每天掃完路,邱菊娥就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家再繼續(xù)編草帽,她用編草帽賺來的錢買衛(wèi)生工具,還要靠這個來糊口。
看著六十多歲的老人為了村路如此付出,村里的領(lǐng)導(dǎo)們也感到過意不去,就拿出一點錢作報酬給邱菊娥,但邱菊娥說:“我不是為了拿工資來的,要有報酬我就不掃了!”村干部又選擇送她禮品表示感謝,也被邱菊娥謝絕了。
五年來,邱菊娥掃壞了多少掃帚,磨破了多少手套,她自己也記不清。有人粗略地幫她計算過,5年中,邱菊娥掃馬路時走過的路不下2萬里。
一年四季,來往于鄉(xiāng)間的村民們幾乎天天都會看到她汗流浹背弓著身子掃馬路的身影。長時間地躬身掃地,對于一個60多歲的老人,有些吃不消,邱菊娥也曾病倒過。但只要身體允許,邱菊娥又出現(xiàn)在了馬路上。
為表彰邱菊娥,近日,集士港鎮(zhèn)政府決定將其推薦為鄞州區(qū)第三屆“我身邊的文明之星”。 本篇新聞熱門關(guān)鍵詞:草帽 工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