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貴
2002年9月20日,與騎三輪車父親相依為命的16歲女孩胡波,因沉迷網吧徹夜不歸、陷入網戀花光家里積蓄等原因,與六旬老父發(fā)生爭吵后離家出走。其父胡香堯想盡辦法尋找女兒三個月一無所獲,無奈之下求助中國寧波網。寧波網通過《女兒胡波,你在哪里?》專題,將胡香堯在女兒出走后寫給她的數(shù)十封信在網上播發(fā),并對父親找尋女兒的全過程進行紀實性報道,先后采寫了《六旬老人網上發(fā)出尋女呼喚》、《父親、老師、記者談“我”眼中的胡波》、《終于接到胡波的電話》、《胡波為什么要出走的思考》、《胡波終于回家了》等5組近萬字的文字報道,攝制了4組片長58分鐘的視頻節(jié)目。在論壇里開設了“尋找胡波專區(qū)!础磁畠汉ǎ阍谀睦?〉〉的報道,引起了網民的廣泛關注。專題點擊總量超過18萬人次,有的詢問情況,有的提供線索,有的發(fā)表對胡波出走事件的看法。這個專題也引起了各地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新浪網、東方網、中安網、杭州網等網站紛紛轉載,浙江衛(wèi)視、上海衛(wèi)視、寧波電視臺等多家電視臺,都對寧波網在網上尋找胡波的行動進行了詳細報道。更加令人高興的是,胡波被寧波網的報道所打動,終于回到了父親身邊,使這個專題報道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網絡是現(xiàn)代化的大眾媒體。它的大容量、即時性、互動性、參與性等特點,是傳統(tǒng)媒體所不具備的,所以對于受眾、尤其是青少年,具有更強的吸引力。但是,任何事情都有這樣一個規(guī)律,即優(yōu)點的背面是缺點。網絡的這種強大的吸引力,又可能使自制力比較弱的人沉弱于此不能自拔;它的大容量和即時互動,又可能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這又容易使抵抗力較弱的人誤入歧途。胡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作為網站,正視網絡的這種負面效應,并通過典型事例的報道,引導網民理智的對待網絡,是有社會責任感的體現(xiàn)。也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使網絡優(yōu)勢得以充分發(fā)揮,而它的負面影響被控制到最小程度,這個現(xiàn)代的網絡才能對社會發(fā)揮出更加積極的作用,網絡自身也能得以健康快速地發(fā)展。
《尋找胡波》系列報道(一)
今年只有16歲的胡波,自9月20日離家后,再也沒有音訊。為了找尋女兒,父親胡香堯用盡各種方式。數(shù)十余封“無法寄出的家書”,成為他與失散女兒心靈溝通的唯一途徑。12月5日,胡香堯來到中國寧波網,求助網絡媒體。六旬老人中國寧波網上發(fā)出呼喚:女兒胡波,你在哪里?中國寧波網訊(記者王璐劉雄飛孫世云)12月5日下午,一位年已六旬的老人胡香堯,在社區(qū)居委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找到了中國寧波網,他告訴記者女兒胡波自今年9月20日離家后一直末歸,他希望能通過新聞媒體幫助,找到不滿17周歲的女兒。為了收集更多的線索,以便于查找工作的開展。6日下午,記者專門來到江北孔浦綠梅社區(qū)胡香堯的家中。據(jù)胡香堯老人介紹:他以踩三輪車作搬運工為生,和妻子很早就離了婚,女兒胡波一直跟著他,兩人相依為命。由于家境不好,胡波很自卑,總想逃避。常常兩三小時的靜坐著發(fā)呆,很少說話,想與女兒溝通也很困難。自去年初中畢業(yè)后胡波就待業(yè)在家。后來她迷上了網絡,成天泡在網吧里不回家,為此父女倆爭吵過好幾回。離家出走,對于胡波已不是第一次。從去年開始,她已有11次類似的經歷,其中短的4、5天,長的一個星期,但是哪一回也沒有這次這樣的長。今年9月20日,胡香堯回家后在餐桌上發(fā)現(xiàn)了一張女兒留的紙條(原文經整理如下):爸爸:我和徐*(女)在一起出去玩!今天晚上不回來了!(她順便幫我找工作!)明天下午3:00-4:00回來!今天,睡在徐*家了!我保證!您放心!,她中秋節(jié)叫我一起出去逛街!我晚上會打電話來的!但是那天晚上,胡波沒有來過電話,出于擔心老人將電話打到徐*的家里,得到是完全相反的回答:胡波根本就沒有和她在一起!從那天以后,就再也沒有了胡波的消息。為了找到胡波,胡香堯竭盡其所能:每天白天做工,晚上尋找。胡波喜歡上網,他就幾乎跑遍了市郊的每一所網吧;胡波喜歡唱歌跳舞,他幾乎跑遍了市郊每一所舞廳,歌廳;根據(jù)女兒留下的電話號碼本,他打遍了上面每一個電話;為了聯(lián)系方便,胡香堯甚至專門配了個“小靈通”……可是兩個月的尋找中沒有得到一點線索,胡香堯花完了自己的積蓄-------- 800元錢。終于在10月16日,無奈之下,胡香堯向公安機關報了案。11月,公安機關得到了一條胡波在紹興出現(xiàn)過的線索,胡波的一個網友聲稱在網上碰到過胡波,但是他無法提供更詳細的情況。這是有關胡波線索的最后一次出現(xiàn)。此后,胡波就再也沒有了音訊。在胡香堯的家里,記者看到了一本印有“寧波市第二十中學”字樣的英語作業(yè)本。里面全是在胡波出走后,胡香堯寫給女兒的信。因為不知女兒身在何處,這些都成了“無法發(fā)出的信件”。雖然沒有“收信地址”,但也許是作為表達心中思念的一種寄托,胡香堯幾乎每天都堅持一封。他希望在未來的某天,能將這些信一起交到女兒的手中。當我們結束采訪時,胡香堯老人又要繼續(xù)他的工作:將一瓶煤氣送到小區(qū)某幢6樓的住戶家里。晚上,胡香堯還會繼續(xù)他現(xiàn)在的另一份工作--------------“找尋胡波”。
作品介紹:2002年9月20日,與騎三輪車父親相依為命的16歲女孩胡波,因沉迷網吧徹夜不歸、陷入網戀花光家里積蓄等原因,與六旬老父爭吵后離家出走。其父尋找女兒三個月一無所獲,無奈之下求助中國寧波網。寧波網通過《女兒胡波,你在哪里?》專題,將胡香堯在女兒出走后寫給她的數(shù)十封信在網上播發(fā),并對父親找尋女兒的全過程進行紀實性報道,先后采寫了《六旬老人網上發(fā)出尋女呼喚》、《父親、老師、記者談“我”眼中的胡波》、《終于接到胡波的電話》等5組近萬字的文字報道,攝制了4組片長58分鐘的視頻節(jié)目。在論壇里開設了“尋找胡波專區(qū)。報道立即引起了網民的廣泛關注。他們出謀劃策,有的詢問情況,有的提供線索。這個專題也引起了各地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新浪網、東方網、中安網、杭州網等網站紛紛轉載。最后,胡波被寧波網的報道所打動,終于回到了父親身邊。(獲2002年度浙江省新聞獎二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