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勤
復旦大學一名三年級研究生半年時間內(nèi),從網(wǎng)友處領養(yǎng)了近20只小貓,對這些小貓先殘害再拋棄,其虐貓行為引起廣大校友憤怒。(《新聞晨報》12月6日)
由復旦生虐貓,筆者想起2002年發(fā)生的清華學生劉海洋用火堿和硫酸殘害北京動物
園黑熊的事件。這兩個事件一南一北,都是重點高校學生,都是對動物的重度傷害。難道只是偶然?
劉海洋,自幼父母離異,與母親生活,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寬裕。除看書外無其他愛好,在班里也只有一兩個好朋友,平時也不和同學聊天,更沒有女朋友,沒談過戀愛。這名虐貓的復旦生,據(jù)記者初步了解,他是個非常理性的人,情感世界比較淡漠。雖然調查剛剛開始,語焉不詳,但網(wǎng)上那些遭他虐待的小貓照片,慘不忍睹。其心理發(fā)展之異常,其生活中人性之虧欠,可見一斑。
人性如何去考驗?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說:“對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的考驗,在于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動物。”如果以此來考量,兩個虐待動物的大學生,都是缺乏人性的。也許在他們心里,熊和貓只是動物,是低等的存在?伤麄儧]有想過,那也是生命啊。一個殘忍對待動物的人,往往也會對人有暴力傾向。如果漠視生命并對其他生命的痛苦麻木不仁,那么所謂的獻身科學、造福人類的夢想,只能是空中樓閣。
人性教育,就是要通過培養(yǎng)人的精神理性、健康情感,獲得人生應得的快樂,以積極樂觀健康的心態(tài)來面對人生。據(jù)北京大學精神衛(wèi)生研究專家王玉鳳的調查表明,在中國3.6億未成年人中,至少有3000多萬人存在學習、情緒和行為障礙。由此看來,塑造全新教育觀念,培養(yǎng)健康人格、塑造健全人性,確實任重而道遠。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引導和治療,這些有障礙的未成年人即使升入高等學府,也是一個個埋在土里的地雷,不知何時會在他人毫無防備的狀態(tài)下一觸即發(fā)。馬加爵也許是個極端的例子,但目前報章上校園暴力事件頻頻出現(xiàn)。施暴者是學生,施暴對象就是自己的同學,其病態(tài)的人格和扭曲的人性,使施暴者在暴力血腥中獲得變態(tài)的快慰。其間隱現(xiàn)的問題,足以令每個教育者內(nèi)心作痛、寢食不安。
無論教育如何發(fā)展,人性教育,即讓受教育者擁有健康的心理、基本的社會公德和正常的人格,應該是教育的基礎和底線。兩起大學生虐待動物事件以及頻發(fā)的校園暴力事件,都將人性教育這一嚴肅話題擺在公眾面前。
|